深冬时节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银装素裹,天地间一片苍茫。风雪中,一辆汽车艰难行驶在坑洼不平的冻土路上。车内,一本400兆瓦新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柄磨得发亮的除雪铲,静静陪伴在苏能正镶新能源公司临时负责人李家超身边。
“2023年,全国风光总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行车途中,广播里播报的午间新闻令李家超为之一振。就在不久前,由他参与开发的徐矿集团首个风光一体化项目顺利通过上级审核,风电场微观选址工作也随之展开。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协助做好土地使用权转让等相关工作,而这当中必然会面临语言不通、观念不合、意见不统一等各种问题。要想打开局面,急没有用,只能靠耐心。”早在这趟内蒙古之行开始前,李家超就做好了啃“硬骨头”准备。一连几个月,他带领项目小组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低温和七八级大风,来回奔波于牧民家中,挨家挨户讲政策、摆数据、解疑释惑,用肉眼可见的消瘦速度换来了项目开发的攻坚进度。
镜头调转,在千里之外的徐州城西,垞电公司200兆瓦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项目办公室内气氛异常紧张。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项目负责人吴通把头埋在一摞图纸中,随时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目前项目招标工作已经结束,接下来,如何将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成了吴通白天黑夜反复琢磨的一件事。
“近年来,水、风、光、生物质等新能源电力发展迅猛,而储能作为一种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的有效手段,既是保障电网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综合能源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眼下我们正在推进的这个项目总共分三期,涉及磷酸铁锂电池、二氧化碳、飞轮、钠离子、全钒液流电池等多种新型储能方式的综合应用,在标准制定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虽然担子不轻,但我们有信心和把握把集团公司首个大型综合储能项目做实做好!”吴通说。
时光如梭,不舍昼夜;“追风逐日”,向“绿”而行。
在“内部全面落地、遍及江淮大地、走向全国各地”思路的指引下,一批批李家超、吴通们奋力奔跑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一幅幅“规划图”慢慢变成“施工图”“实景图”。江苏徐矿新能源公司有关负责人讲:“目前,集团公司内部各厂矿已立项新能源项目22个,已建成并网8个,并网规模达27.67兆瓦;在江淮区域签订3份整县制光伏开发协议,已建成并网14个项目,并网规模达48.67兆瓦;在全国布局6个新能源基地,正持续推进8个重点项目。”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