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汽车AR-HUD深度融合辅助驾驶 打造全场景智能驾驶新体验

2025-05-19 09:07:28    来源:中国广告网   阅读量:6986   会员投稿

深蓝汽车AR-HUD深度融合辅助驾驶 打造全场景智能驾驶新体验

2025 年 4 月 25 日,在汽车消费趋势洞察大会上,深蓝汽车智能座舱高级总监赵曜分享了 AR-HUD 技术与智能辅助驾驶的融合发展路径。他指出,随着中国车企的持续创新,AR-HUD 正从功能性配置升级为提升驾驶安全与体验的核心技术,其与智能驾驶的深度协同,正重新定义未来车载交互形态。

技术演进:从显示工具到智能驾驶 “第二大脑”

HUD 技术自 1988 年通用汽车首次民用化以来,历经 C-HUD、W-HUD 阶段,如今 AR-HUD 已成为行业焦点。2020 年后,在中国市场推动下,HUD 渗透率快速提升,2023 年起逐步取代组合仪表成为车型标配。数据显示,其 FOV(视场角)从早期 9×3° 以下,正逐步升级至 13.5×5°,显示内容也从基础车速报警,拓展到导航信息、场景重构、风险预警等多元维度。

赵曜强调,智能辅助驾驶的普及为 AR-HUD 带来新机遇。在 L1/L2 级辅助驾驶阶段,AR-HUD 需清晰呈现基础导航、环境感知与主动安全告警;而随着城区 NOA 等高阶功能落地,用户对 “智能驾驶控制器感知内容可视化” 的需求激增。例如,高精定位技术将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至厘米级,使 AR-HUD 能精准实现车道偏离预警、导航贴地效果,解决了传统 HUD 场景延迟问题。

场景创新:全路况下的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在动态交互层面,AR-HUD 通过动态车道级导航与路径引导,显著降低用户走错路的概率。以重庆黄桷湾立交桥为例,其复杂匝道环境中,AR-HUD 通过游戏化 UI 设计(如借鉴《极品飞车》场景元素),将车道引导、实时路况等信息直观呈现,提升导航效率。

自动驾驶状态可视化是另一大核心场景。AR-HUD 通过引导线、颜色标识(如黄色 / 红色车距警示),实时展示车辆刹车、加速、并线状态及环境风险预警。在雨雾、夜间等极端条件下,即便肉眼视线受阻,AR-HUD 也能通过激光雷达感知,在前挡风玻璃清晰投射车辆距离、行人动态等信息。实测显示,其在大灯未照射区域仍能识别行人移动,为夜间驾驶增添安全防线。

终极形态:大 FOV 全玻璃显示的技术攻坚

深蓝汽车对 AR-HUD 的终极形态定义为 “大 FOV 全挡风玻璃显示”,即在变道、转向等场景中,主驾及乘客均能通过全屏获取导航与驾驶信息。为实现这一目标,需突破三大技术瓶颈:

空间布局:针对 SUV 车型 AR-HUD 与组合仪表的空间冲突,深蓝汽车选择取消传统仪表,将 AR-HUD 作为座舱交互核心,通过调整转向支撑结构等设计,优化仪表台空间利用率。

光学技术:采用光波导技术,将 AR-HUD 体积从 16-19 升压缩至一半以下,同时通过 4.1 英寸 / 5.1 英寸 TFT 屏升级(PPI≥100),解决分辨率低、颗粒感问题。

环境适应性:通过算法优化规避阳光倒灌导致的 TFT 屏温升风险,并探索 HOE 全息投影等新技术路径,进一步提升 FOV 范围与成像距离(7.5-20 米最佳融合区间)。

产业展望:技术迭代驱动体验升级

赵曜表示,未来两年 AR-HUD 将围绕 “大 FOV、小体积、高融合” 加速迭代。光波导、全息投影等技术路径的成熟,将推动其从单一驾驶辅助工具,进化为集安全、交互、娱乐于一体的智能座舱中枢。深蓝汽车正通过早期技术预埋与生态合作,抢占 “软件定义汽车” 时代的交互体验制高点,让用户无需低头即可获取全场景驾驶信息,重新定义 “眼不离路” 的安全驾驶范式。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