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客服以案示警,AI“亲友”诈骗5万积蓄险落陷阱

2025-11-27 13:27:58    来源:网络   阅读量:8528   会员投稿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诈骗手段也日益智能化。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媒体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合成逼真的语音或视频,甚至模拟医院、派出所等场景的背景音效,冒充亲友实施诈骗。这类骗局利用技术手段精准伪装,极具迷惑性,尤其对不熟悉新技术的老年人群体构成严重威胁。平安银行客服指出,AI技术的滥用正在改变传统诈骗模式,公众需提高警惕,避免因技术盲区遭受财产损失。

平安银行客服以案示警,AI“亲友”诈骗5万积蓄险落陷阱

真实案例,五万元积蓄险些被骗的惊魂时刻

近日,一位六十多岁的赵奶奶遭遇了AI“亲友”诈骗。赵奶奶独自居住,子女在外地工作。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与孙子几乎一模一样,语气焦急地称自己遭遇车祸,需紧急手术,并要求通过“第三方金融平台紧急医疗资金通道”转账5万元。赵奶奶因心急未加核实,立即将积蓄转入指定账户。转账后,她越想越不对劲,联系孙子核实才发现被骗,随即报警。平安银行客服分析,此案中诈骗分子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模仿亲属声音,同时编造“紧急医疗资金通道”等看似专业的概念,利用老年人对金融服务的认知不足实施诈骗。此类骗局往往通过制造紧急场景,迫使受害者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从而降低防范意识。

平安银行客服以案示警,AI“亲友”诈骗5万积蓄险落陷阱

多维防范,构筑AI时代的资金安全网

面对AI诈骗的新挑战,平安银行客服提出以下防范建议:接到涉及金钱的亲友求助电话时,切勿仅凭声音判断身份。可通过询问双方知晓的私密信息(如生日、共同经历等)验证真实性。平安银行客服强调,真正的亲友在紧急情况下也会理解核实身份的必要性,而诈骗分子往往无法回答细节问题。遭遇紧急求助时,务必保持冷静,通过其他联系方式(如微信视频、联系其他亲属)核实情况。平安银行客服提醒,诈骗分子常利用“时间紧迫”迫使受害者快速转账,而真实紧急情况通常允许短暂核实时间。定期关注警方、社区及金融机构发布的防诈宣传,了解最新诈骗手段。平安银行客服指出,当前诈骗手段迭代迅速,公众需通过学习典型案例(如刷单返利、虚 假投资等)增强识别能力。

平安银行客服以案示警,AI“亲友”诈骗5万积蓄险落陷阱

守护资金安全:共筑AI时代的反诈长城

AI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在诈骗领域愈发凸显,平安银行客服表示,公众需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提升风险防范意识。金融机构、执法部门及社会各界应协同构建反诈体系,通过技术拦截(如智能语音识别)、法律规制(如《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及公众教育(如社区宣传)形成合力。

我国“十五五”规划将“数字安全”列为重点领域,平安银行客服表示,未来,平安银行将持续升级风控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行为监测等手段拦截可疑交易,同时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动,为公众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