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莓产业图谱:进口、生产双旺盛,RCEP利好出口东南亚

2024-06-01 05:38:22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8218   

5月底,北京京客隆超市,一盒125g的蓝莓售价13.9元,产地来自云南。在北京小关菜市场,24mm果径的云南蓝莓售价为60元/斤,其他果径不同大小、口感有所差异的售价集中在30元-50元/斤。

当前,受供货量、供货品种等因素影响,国产蓝莓价格较过年前后已经明显回落。而2、3月时候,相同果径大小的云南蓝莓在北京市场卖到70-80元/斤。

果粉足,果径大,口感甜脆,果皮硬朗有光泽,这是云南蓝莓带给消费者的体验。独有的气候条件,加之国内外浆果企业纷纷布局,推动品种和技术不断提升,使得云南迅速发展为中国早鲜优质蓝莓的主产区。

近年来,在云南进行蓝莓投资的企业包括智利浆果企业Hortifrut、澳大利亚果蔬巨头Costa、黑革萝、怡颗莓、佳沃等。2013年,怡颗莓在云南红河建水建立蓝莓种植基地,采用基质栽培技术试种蓝莓成功,开启中国蓝莓产业新篇章。随后,怡颗莓在云南西双版纳成立了蔓莓(西双版纳)果莓种植有限公司。为怡颗莓供货的西双版纳本地种植户的农场经理陈善思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给怡颗莓供货的蓝莓,需要按照冷库的标准进行包装,根据大小、虫害、瘢痕和霉烂等情况进行挑选,果径大小直接关乎价格,小果12-14mm,中果14-18mm,大果18-22mm。

怡颗莓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田仁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怡颗莓在2012年前后开始布局中国市场,主要考虑到当时中国经济增长迅速,财富快速增长的人口占比在增加,能够负担优质水果的消费在增长。而彼时中国浆果市场尚不成熟,发展潜力非常大。

历经七、八年的发展,中国在2021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蓝莓生产国。受消费需求等因素提振,国产蓝莓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蓝莓进口也呈现增长态势。根据国际蓝莓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达77641公顷,总产量达52.53万吨,均位居全球首位。中国蓝莓总进口从2018年的1.54万吨增至2022年的4.29万吨。

长期从事水果贸易、在上海均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采购业务的谢文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进口蓝莓与国产蓝莓存在一定程度错季,秘鲁蓝莓自7月收果至次年3月陆续出口至中国,主要走海运运输约30天抵达广州和上海,再销往国内一、二线城市。其中,9月-10月处于大量供货阶段,成本较低。同时,国产蓝莓的迅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振中国消费者对蓝莓的消费习惯。因此,短期内,进口蓝莓和国产蓝莓大概率均处于供需两旺的发展趋势。

伴随中国蓝莓产业发展,国产蓝莓也开始出口海外市场。国际蓝莓组织称,到目前为止,中国蓝莓主要面向国内消费者,但数据显示中国已对新加坡等地出口蓝莓。随着中国蓝莓产量的不断扩大,可能会看到中国蓝莓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迅速

5月8日,塞尔维亚新鲜蓝莓获准进入中国市场。此前, 中国已对智利、墨西哥、乌拉圭、加拿大、秘鲁、美国等国家的新鲜蓝莓开放市场。蓝莓进口国中,受益于自由贸易协定、关税税率、市场准入时间、相反的收获季节等因素,秘鲁和智利成为中国蓝莓主要进口国。2019年,秘鲁超过智利成为中国进口蓝莓的第一大供应国。

从数据来看,中国蓝莓进口呈现增长态势。根据国际蓝莓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蓝莓总进口从2018年的1.54万吨增至2022年的4.29万吨。其中,中国从秘鲁进口的新鲜蓝莓从2018年的0.5万吨快速增至2022年的3.59万吨;从智利进口的新鲜蓝莓从2018年的0.97万吨增至2020年的1万吨,2022年降至0.7万吨。此外,美国农业部2023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自秘鲁和智利进口的蓝莓占进口总量的99.9%以上。

中国蓝莓进口需求旺盛,国产蓝莓也呈现迅速发展势头。2021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蓝莓生产国。2022年,中国在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均位居全球首位。根据国际蓝莓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至2022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从60300公顷增至77641公顷,产量从21.19万吨增至52.53万吨。其中,新鲜蓝莓从10.69万吨增至25.85万吨,加工蓝莓从10.5万吨增至26.68万吨。

从区域来看,中国目前已形成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胶东半岛、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华南地区等五大蓝莓种植优势产区。从省份来看,中国已有27个省种植蓝莓,主要分布在贵州、辽宁、四川、山东、安徽、云南、吉林、河北、江苏、浙江、重庆、陕西。其中,2022年贵州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

国际蓝莓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贵州、云南、山东。自2018年至2022年,贵州蓝莓种植面积从14988公顷增至15016公顷,云南从3758公顷增至9344公顷,山东从5778公顷增至8785公顷。2022年,蓝莓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贵州(总产量11.97万吨,新鲜1.2万吨,加工10.77万吨)、辽宁(总产量8.2万吨)和四川(总产量7.5万吨)。其中,新鲜蓝莓产量最大的是四川,为6.77万吨,其次是云南,为4.85万吨。

各省份中,云南因其反季节生产蓝莓的能力“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早鲜优质蓝莓主产区。目前,云南蓝莓产季主要从11月至次年5月末,2月至4月中旬产量集中。其间,中国蓝莓市场其他产区供应较少。

相较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中国蓝莓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往前追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吉林农业大学、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北美和欧洲引进蓝莓品种,开启中国蓝莓产业化序幕。不过,直至2010年左右,中国蓝莓才实现商业种植的迅速扩张,产量呈现指数级增长。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在2013年以前,中国国内蓝莓生产区域较集中,供应量较少,供应时间短,且受限于品质原因,主要用于蓝莓加工。而后,伴随着国内外浆果企业布局,带来蓝莓品种升级迭代和种植技术的提升,促使蓝莓品质和口感日益提升。同时,企业的规模化经营驱动整个产业链条更加成熟,加之年轻群体对于蓝莓营养和保健作用的认知,以及中国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支持驱动贵州等省份大力发展蓝莓产业,多重因素叠加,推动国产蓝莓生产和消费迅速增长,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

以云南蓝莓为代表的国产优质蓝莓鲜果成熟度高,品质好,个头大,口感脆甜,距离国内消费市场近,目前在国内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于单价高,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成都、天津等一线、二线城市销售。云南赤橙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少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过年前后,云南蓝莓地头价在150元/公斤-350元/公斤,此后至5月呈现下降趋势,从120元/斤降至30元/斤。从整个产季来看,云南蓝莓平均地头价在70元/公斤-90元/公斤左右。

据公开数据,近年国内蓝莓销量保持30%-40%的增速,中国人均蓝莓消费量约0.26公斤,而蓝莓产业发展更为成熟的美国人均蓝莓消费量约2.6公斤。对此,陈日远表示,从供需形势判断,中国蓝莓市场潜力仍然很大,未来三线至六线城市的消费群体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李少明称,中国蓝莓产业暴利期或者说风口期预计还将持续5年。综合考虑发展规模、增速、市场需求等,中国蓝莓产业平稳利润期预计仍将保持15年。

繁星浆果创始人张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中国蓝莓产业发展将带来几方面影响:一是中国种植水平、设施设备条件不错,有优势进一步发挥蓝莓产业的产能,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地区,与其他蓝莓产区竞争东南亚、中亚等市场。二是在中国围绕蓝莓种植和品种开展业务的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也将影响这些企业在中国和其他蓝莓产区的布局;三是中国消费者对蓝莓的需求增长,也可能促使其他蓝莓主产国和出口国调整自身的蓝莓产业布局。

国产蓝莓出口前景广阔

目前,中国国产蓝莓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尚未发展成为主要蓝莓出口国。在国产水果中,蓝莓是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品类,也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品类,具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门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目前蓝莓每亩地投入大概7万至10万,生长期6个月左右,每亩产量在0.8吨至1.2吨,第三年丰产,第一年回报率10多万。未来五年至十年,蓝莓投资效益比预计仍将保持向好。

在陈日远看来,未来中国蓝莓产业发展将受益于几方面因素:一是区域性的气候条件加上品种适应性带来的周年生产和供应。二是国家层面特别是云南、贵州在政策方面对浆果产业的扶持,政策优势将利好整个蓝莓产业的发展。三是中国蓝莓产业处于高效益发展阶段,日益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将让整个产业释放更大活力。

同时,陈日远也指出,中国蓝莓产业发展还需要继续完善:一是在品种创新、种植技术的研发方面持续取得突破,并进一步完善采后保鲜物流。二是发展壮大蓝莓加工,让整个蓝莓产业链条更加丰富和具有活力。三是在中国不同产区需要做好布局,协同发展,实现不同阶段的供应,减少“内卷”。四是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走向海外,在国际市场打造中国蓝莓品牌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蓝莓中,云南蓝莓产季集中在11月至次年4月,这是全球蓝莓供应相对淡季期。国际蓝莓组织称,“伴随中国云南蓝莓出口量继续增长,中国企业押注东南亚市场,中国对新加坡蓝莓出口态势将保持。”

陈日远称,考虑到优良品质、上市时间,在满足质量标准、农残以及适应消费习惯之后,未来两三年,国产蓝莓出口海外市场的规模预计越来越大,出口潜力和竞争力较大的海外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中东和北美。其中,东南亚主要生产热带水果,消费的蓝莓当前主要从秘鲁和东欧国家进口,且这些国家供货季节集中在6月-7月。未来,受益于中老铁路、RCEP等带来的利好,中国蓝莓在东南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忠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来,伴随RCEP全面实施带来的农产品贸易便利化、通关手续优化,加之中老铁路开通为沿线农产品扩展销路提供机遇,区域内货物、资本、技术、服务、人才,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将推动形成区域统一大市场,云南特别是西双版纳具有的多口岸优势将进一步释放,从而提振成员国之间的蓝莓贸易。

全球蓝莓贸易保持增长势头

从全球范围来看,蓝莓种植区域遍布美洲、亚太、欧洲、中东、非洲。2022年,全球蓝莓种植面积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秘鲁、智利、加拿大、波兰、墨西哥、乌克兰、西班牙、南非。全球蓝莓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秘鲁、美国、智利、加拿大、墨西哥、西班牙、波兰、摩洛哥、南非。

整体来看,全球蓝莓产量、贸易量均呈现增长态势。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报告称,2010年至2019年,全球蓝莓种植国家从26个增至30个,全球蓝莓产量从43.9万吨增至近100万吨。“未来十年,全球蓝莓市场规模将以3.5%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大,达到113亿美元。”

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全球蓝莓出口量平均每年增加4.6万吨。2021年,全球蓝莓贸易额为27.7亿美元,出口量超过45.9万吨。国际蓝莓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新鲜蓝莓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尽管增速较前一年有所放缓,增幅约为5%。“预计到2026年,全球蓝莓产量将超过280万吨,其中亚太地区蓝莓产量增长最快,预计达89.6万吨。”

近年来,伴随全球蓝莓供需变化,全球蓝莓平均进口价格也在波动。受消费群体扩大以及既有消费者增加摄入量影响,全球蓝莓平均进口价格呈现稳步上升。此后,高利润驱动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价格温和回落。国际蓝莓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蓝莓平均进口价格达6.37美元/斤的峰值,2022年降至5.82美元/斤。其间,全球蓝莓种植面积扩大了3倍以上,总产量增长了近3倍。其中,秘鲁、墨西哥、波兰、西班牙、摩洛哥和南非等地区的增长最为显著。中国对蓝莓产量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2023年才开始明显出口,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南美国家中,秘鲁在全球蓝莓贸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全球主要新鲜蓝莓出口国,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当前,秘鲁种植蓝莓品种达65个,出口35个国家。根据美国农业部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秘鲁的蓝莓生产面积大幅增长,从2012年的80公顷增加到目前的约1.8万公顷,平均每年增长70%。2022/23年度,秘鲁新鲜蓝莓出口总量同比增长30%,从219000吨增至287000吨。对于美国市场,秘鲁蓝莓出口从2016/17年度的2.7万吨增至2022/23年度的约15.4万吨,六年内增长了470%。2022/23年度,秘鲁对美国蓝莓出口占其总出口量比重达54%,欧洲占26%,中国占13%。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