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带我们探索星辰大海

2022-10-20 17:25: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12032   

“我们在太空中,因为没有重力的约束,表面张力的作用会更加明显,会带动液面不断上升,流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会再次显示出巨大的威力……”10月12日,“天宫课堂”再次举行,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在新“教室”——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向大家展示了懒人水球和可以转身的扳手。不久前的10月9日,中国的太阳探测综合专用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与去年发射的卫星“xi和”并肩探索太阳。

我们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从未停止,其中中国文化的诗意和浪漫一直伴随和见证着我国“出海”科考的每一步。我们熟悉的有神舟载人飞船、中国空间站天宫、探月工程嫦娥、月球车玉兔、行星探测任务、火星车祝融、太阳探测科学与技术实验卫星和、深海潜航器蛟龙和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即将全面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宫殿,也是古人对未知空间的通俗称呼。《后汉书·卷四十八》曾记载:“天上有紫宫,神所居。”宋代名著《太平御览》也写道,“天宫与魏紫宫。”从《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神话中的“天宫”逐渐成为现实。在浩瀚的宇宙中,中国的“天宫”将迎来一批又一批追求梦想的航天员。

中国的故事记录了古人对星辰大海的好奇探索。明朝时,因曾被朱元璋封为万元户而被称为“万元户”的陶承道,晚年想亲眼观察一下高空景象。为此他举着两只大风筝,坐在一辆绑着四十七枚火箭的蛇形飞车上,命令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面对仆人的恐惧,陶承道回过身来,“飞行是我中华千年的夙愿。今天,即使我粉身碎骨,我的鲜血也会溅满天空,我会想办法为后人探索天空。别怕,过来点火!”一声巨响,飞行汽车离开地面,慢慢升到空中。随后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火,陶成道从燃烧的飞行车上掉了下来,手里还紧紧抓着两个着火的巨大风筝。虽然实验以失败告终,但成千上万的家庭在火箭推力的帮助下迈出了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为纪念世界航天鼻祖陶承道,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虎山”。

如今,千千万万个家庭和许多古代人的梦想都不再是梦。“上下无状,何以考之?谁能做到极明极暗?”屈原在田文提出了170多个关于历史和宇宙的问题。从文明古国,到夏朝的少康复辟和亡国,再到东周的吴楚之战,屈原作为战国少有的“探索者”,质疑宇宙和历史的奥秘,从宏观的角度把自己放在历史的坐标中,写出了这篇《中国人追求宇宙奥秘的千年叹息》。几千年后,以“田文”系列命名的中国行星探测计划相继启动。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田文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根据计划,田文系列任务还将访问木星和其他行星。就像屈原一样,中华儿女将延续对真理追求的执着和坚持,对自然和空间探索的决心,对科技创新的无尽追求。

探索宇宙、深海等一系列科技项目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命名,是探索精神的传承,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黄达南经》中的何,被认为是太阳神和历法女神。去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太阳探测科学与技术实验卫星,命名为何,意思是“以何为榜样,瞄准天上的星星”。xi何实现了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了太阳喷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10月9日发射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也以山海经命名,来自人们熟悉的短语“与太阳同行,进入太阳”。要喝就喝渭河,但是渭河不足,就喝北方的大泽,“巨人夸父”“夸父一号”将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综合专用卫星,实现对太阳“一磁两暴”多波段、空间拓展的联合观测。过去的、何和,带着我们对太阳几千年的探索和对中国文化的信心,继续追逐太阳,永不停息。

浩瀚的宇宙,无边的海洋,这些充满中国诗意和浪漫的名字,把中国文化带到了更远的地方。不久前,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菲莱蒂(Samantha Christofireletti)以每小时28000公里的速度飞越距离地球420公里的北京上空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配文为“仰望宇宙,俯视品类的丰富,如此自得其乐足矣,相信可乐。”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用中、英、意三种文字准确地呈现了这位欧洲宇航员的《兰亭集序》。同时,“出圈”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还有跨越国界、超越差异、共同拥抱空间的共识。目前,已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实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将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为中国空间站建设人类共享未来的共同体做出贡献。

“可以在月球上度过九天,却可以在五大洋里捉到乌龟”。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只属于中国的浪漫,在科技发展的步伐中,不断提升中华文明在无限空间中的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意味深长的历史到遥远的未来,这个可信的、可爱的、可敬的中国,将继续梦想中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