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的未来在哪里?

2022-10-19 16:42: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7318   

从不温不火到家喻户晓,山东脱口秀演员孟川只用了六分半钟。在新脱口秀发布会《天花板之战》中,孟川以绝对优势击败人气选手、老乡徐志胜,抛出多条爆梗,一次性引爆5条微博热搜,引发热议。网友评价孟川已经“胜券在握”了,这段表演文笔很强,段子超前,笑点密集,是这一季的最高水平。

在成为热门选手之前,孟川一直自称“四流小说家”。其实这个标签也恰恰说明了它作为文字播放器的优势——善于利用高密度内容的输出来增加自己的胜算。凭借学院风的文字创作能力,逐渐把自己从一个网络段子培养成了笑果训练营的导师。

孟川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这么说可能不对,但创作是有公式的。”很明显,孟川的创作公式就是挖掘“喜剧内核”,然后通过这个内核产生很多同类型的段子。这种娃娃式的梗,通常被业内人士称为“创作手法”。在这一季的脱口秀发布会上,孟川戏剧性地抛出了一句“宫梗”:“这里不是职场,四叔做得再好也不能升三叔。”很多观众认为它“抄袭”了小鸟之前的创作:“从妈妈到某某妈妈,做得好就可以升级到某某爸爸”。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观众所说的“抄袭”理论并不成立,但这个质疑其实点出了孟传文的一大痛点。如果换汤不换药的“创意配方”用多了,容易出现内容同质。

“川哥有前途!”观众作为“娘家人”的态度,显示了孟川表演的精彩程度,也更清晰地显示了观众对脱口秀“文本内容”的重视。即使脱口秀已经逐渐从一个小聚会变成了全民的艺术盛宴,但“人人可以讲五分钟”的口号也让笑的文化展现出惊人的跨界影响力。但作为脱口秀的头部平台,笑的文化并没有让观众如愿买账。这一季《脱口秀大会》豆瓣评分一度跌至5.0分就是证明。

观众对脱口秀内容的期待越来越高,但演员的反馈却令人失望。“包袱”和梗变得更加表面化,表演姿态变得更加夸张,资本的过度介入,商业化的运作模式,都是脱口秀泛娱乐化的证明。相比之下,一批更注重文本深度的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大放异彩,颜和杨莉、呼兰、鸟雀反复触及的女性问题,将普通人的艰辛凝聚成含泪的微笑。他们凭借着敏锐的生活嗅觉,超强的文本逻辑,高超的表演技巧,在舞台上所向披靡。孟川的走红进一步说明,脱口秀只有牢牢扎根生活,以内容为王,才能打破瓶颈,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